国家喊你来减肥啦!爱生生命长寿科技赋能体重管理新范式,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时间:2025-03-13
来源:爱生生命
分享:

前言: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健康话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在全民健康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充满压力和诱惑的时代,对许多人来说减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想必减肥人士都曾为减肥感到苦恼~ 我们减肥的终极目标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提升生活质量,从中获得幸福感。


今后,减肥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国家出手“整治”你的赘肉了~


体重管理为何如此重要?

肥胖正影响着全球超10亿人口。在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5%。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从2024年起,将通过三年时间构建全方位的体重管理支持体系。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版《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指出,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同时还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直接或间接增加医疗支出和社会经济负担。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肥胖问题成为慢性病高发的重要诱因,也对生活造成影响。

肥胖的判定标准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m)²,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根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BMI评判标准(见附表1),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附表1成人体重判定.png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导火索

就拿糖尿病来说,研究表明,8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者肥胖。还有高血压,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6倍。心脏负担也会因为体重增加而加重,肥胖导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大幅上升。

dietician-7649978_960_720.png


17种癌也是“胖”出来的。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与17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其中,超重的人食管癌风险升高136%,胃癌风险升高117%,肾癌风险升高92%,胰腺癌风险升高70%。肥胖的人食管癌、胃癌、肾癌、肝癌的风险分别上升了261%、213%、160%和93%。


发表于《癌症医学》的研究显示,年轻时超重或肥胖的人,患癌症后的死亡风险更高;BMI越高,患癌症后的死亡风险就越高。

肥胖,或与肠道菌群有关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联已被大量研究报道。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F/B比值)升高与肥胖风险增加相关。


一篇发表于Ann Epidemiol(流行病学年鉴),题为“Gut microbiome and obesity in late adolescence: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ldren of 1997’ birth cohort”(青春期晚期的肠道微生物组和肥胖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 1997年儿童”出生队列)的研究,该研究以香港“1997年儿童”出生队列为基础,通过病例对照设计探讨青少年肥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并结合代谢组学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探索潜在机制及因果关联。

4青少年与肠道菌群的关联.jpg


2024年,爱生生命的科学家团队在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糖尿病肥胖与代谢)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Causal 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on Body Fat Percentage Using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利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对体脂率的因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探索肠道菌群和血液代谢物与体脂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项研究提供了支持肠道微生物群、血液代谢物和体脂率之间因果关系的遗传证据。

6爱生体脂率研究.png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肥胖的发病机制,并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

如何进行健康体重的管理和维持?

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表1中国居民膳食摄入.jpg


“有分寸”地吃出健康体重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 进餐宜细嚼慢咽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肥胖者的科学运动,从“轻”开始

除了饮食结构的调整,也有通过运动来到达减肥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运动。研究表明,肥胖人群跑步每次落地时膝关节受压力是平时走路时的7~10倍。

肥胖.jpg

例如一个体重100千克的人,每迈出一步膝关节受压是900千克,肥胖者长期跑步,会对半月板造成损伤。


同时要注意适度运动。有研究揭示,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屏障功能受损,甚至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长期科学的体重管理,不仅要关注体重降幅,还应关注体成份与体脂分布变化,包括减少内脏脂肪。内脏脂肪也是增加心脏病、脂肪肝、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内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从而引起高血脂病,而且会扰乱胰岛素的正常代谢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减肥还要内外兼顾,从内到外调出最佳健康状态,焕发生命活力。


爱生生命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通过利用长寿资源和长寿大数据筛选,获批首株长寿人源功能性专利菌株(专利名称:株对阴沟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SLB01及其衍生产品和应用,专利号:ZL 2021 1 0040013.1),该菌株能够有效抑制“肥胖菌”——阴沟肠杆菌的定值及生长。通过体内抑制试验也表明其可有效降低肠道内阴沟肠杆菌的丰度,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辅助预防和干预阴沟肠杆菌引起的肥胖问题。

菌株SLB01.png

针对目前大众日益重视的体重管理需求,爱生生命基于大量的长寿队列数据研究与长寿菌群库的深度开发,研制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肠道微生态产品。例如,爱生纤逸®益生菌固体饮料、爱生衡降®益生菌固体饮料,以及即将上线的爱生将唐TM益生菌固体饮料。其中,爱生纤逸产品中添加了具有抗炎、减脂、降血脂等功能的长寿人源专利菌株A21094;能减少脂肪粒的形成和堆积,同时对阴沟肠杆菌(肥胖菌)有较强抑制作用长寿人源菌株SLB01。而爱生将唐这款产品中添加的戊糖片球菌A21243具有降血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降尿酸等功能。

8_副本.jpg

*一株对阴沟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SLB01及其衍生产品和应用(专利号:ZL 2021 1 0040013.1)

*植物乳植杆菌菌株 A21094 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产品中的应用(申请号:2023116188999 )

*本品非药品,此宣传仅表明本品添加了含此专利的原材料,并非产品功效宣称,请理性阅读。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B21247及其应用(申请号:2024117416573)

*一种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或减脂功能的戊糖片球菌菌株A21243及其应用(申请号:2023116203823)

*本品非药品,此宣传仅表明本品添加了含此专利的原材料,并非产品功效宣称,请理性阅读。


如何知道自己身上有长胖的“潜质”?阴沟肠杆菌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也被称为“肥胖菌”,我们可以通过肠道菌群检测,“查找”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的分布,分析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例如NGS测序可识别阴沟肠杆菌等关键菌种,可早期发现肥胖、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潜在风险。爱生生命自主研发的肠道健康评估服务,采用了新型的肠道健康检测和评估技术,基于肠道菌群结构特点,结合NGS测序平台、爱生长寿大数据和AI算法,预测肠道菌群状态,评估人体潜在疾病风险,帮助实现健康长寿目标。


长寿科技开启全生命周期健康长寿管理


人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体重异常都有可能引发代谢紊乱、糖尿病等健康风险。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贯穿孕前期、孕期、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所有生命阶段。


爱生生命秉持“长寿科技先行者·健康进化缔造者”的创新理念,通过多领域合作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一方面联合科研机构、医院开展健康长寿研究,探索符合国情和满足现代化健康需求的创新干预模式,如近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签订了关于生殖健康与肠道微生态的创新研究合作项目,在临床科研、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人类的生殖健康和生育难题提供新策略;另一方面,参与制定行业团体标准,普及抗衰老、健康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在社会层面,通过健康讲座、公益科普等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尤其是关于肠道菌群在肥胖、代谢性疾病中的影响,向人们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学观念。 


长寿健康管理(更新).png

换而言之,通过专业的个性化建议,人们可以针对性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调整膳食结构或介入菌群移植,从微生物层面构建代谢防御屏障,实现肥胖的精准预防与科学管理,将看不见的肠道微生态转化为可量化的健康管理工具。


当下慢性病高发与亚健康常态化的态势,体重管理不仅是追求外在美的过程,更是维护内在健康的重要一环。科技的进步,正推动健康管理迈入新阶段,爱生生命健康长寿管理为人类健康管理提供新范式,重构生命质量的新维度。让我们共同践行健康中国行动下的科学控重之路,为全民健康福祉的提升贡献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He B, Xu S, Schooling CM, Leung GM, Ho JWK, Au Yeung SL. Gut microbiome and obesity in late adolescence: A case-control study in "Children of 1997" birth cohort. Ann Epidemiol. 2025;101:58-66. doi:10.1016/j.annepidem.2024.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