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孤独啊”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与这种孤独截然不同的是......
对于我们来说,孤独可能是某个时刻
对自闭症来说,孤独却是一生的日常
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是儿童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人们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却因沟通障碍与社会误解而陷入孤独,独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寂静闪烁。
据权威统计,全球约有3500万人患有这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200万,每100人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
自闭症已经成为儿童精神类致残的重要疾病,是当今社会最需要关注的儿童发育健康问题之一。随着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已经并将持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每一颗孤独闪烁的星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轨迹和色彩,都需要被温柔以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他们的世界。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也可称为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类疾病,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自闭症一般在3岁前发病,有的患者在6~24个月时就表现症状,但也有患者前期发育正常,在2~3岁时出现退行性变化,原来已有的语言和社交机能逐渐丧失。
最新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已将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合并为两大类:A.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B.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
1.遗 传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2.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得过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3.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4.脑 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有自闭症的风险。
肠道微生态与自闭症的关联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呈共生关系,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重大。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相关,自闭症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自闭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借助脑肠轴影响大脑发育与功能,进而加重自闭症症状。
2024年4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和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中,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与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的关联。该研究表明,由肠道细菌介导的炎症阶段可能在生命早期就对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产生影响,揭示了婴儿期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与神经发育障碍的关联。
孤独症与肠道菌群-免疫异常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存在双向调节,自闭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异常症状。
约有60%的孤独症患者伴有免疫球蛋自水平在自闭症患者体内也存在异常,如免疫球蛋自lgG4 在自闭症患者体内显著高于对照组,而1gG4是一种类似于IgE的与过敏有关的抑制性单价抗体,在慢性应激过程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肠道微生物调控骨髓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免疫系统通过对菌群代谢产生的毒素进行免疫应答,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炎症。而调节性T细胞(Treg),为大脑正常发育所必需,可释放免疫调节因子。
近年来,随着“肠-脑轴”研究的突破,肠道菌群干预与前沿科技的结合,为儿童自闭症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肠道微生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肠道微生态补充剂、饮食干预和菌群移植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干预为代表的新兴治疗方法成为自闭症治疗的新方向,可能为自闭症患儿带来新的希望。比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肠道菌群,使其更利于孤独症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患者肠道菌群数据和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方案。
多项研究指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群平均寿命比普通人短约18年,而同时患有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人则去世得更早,平均比普通人早约30年。自闭症患者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意外事故、神经紊乱、治疗延误等, 但通过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创造有利环境和加强健康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前沿科技破译自闭症“孤独密码”
爱生生命作为致力于以前沿科技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长寿科技企业,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从百岁老人中探索研究人类长寿的机制,凭借自身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全球已知最大的长寿人群样本数据库和菌株库。以这些基础研究为科学依据,自主研发了为人类健康长寿、早期疾病筛查、干预和延缓衰老等问题提供产品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涵盖针对抗炎、改善代谢、改善睡眠以及预防衰老等专利菌株的系列长寿科技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爱生生命在心理健康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权威认可。如3月20日,爱生生命、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广西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情感障碍杂志),发表了抑郁-尊麻疹-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系统回顾和遗传变异方法探索特定荨麻疹亚型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在其中的保护及致病作用。该研究成果是爱生生命在长寿研究领域中,关于肠道-脑-皮肤轴方面的创新探索获新突破,同时也填补了荨麻疹与精神障碍之间机制研究的空白,为荨麻疹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见解。
爱生生命具有分泌5-羟色胺功能的长寿人源功能菌株发酵粘液乳杆菌菌株A21196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一株具有分泌5-羟色胺功能的发酵粘液乳杆菌菌株A21196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22 1 1687648.1 )。本发明所述发酵乳杆菌菌株A21196是从广西长寿之乡健康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筛选获得,该菌株在肠道定植之后会分泌5-羟色胺,这种物质会通过外周血或迷走神经到达大脑,可发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此调节睡眠等生理功能。此菌株可应用于肠道微生态制剂产品中,也可以产生抑制神经系统兴奋现象的有效物质,从而达到助睡眠、抗焦虑和调节情绪的作用。该专利菌株已添加应用于爱生生命自主研发的肠道微生态产品——爱生酣益®益生菌固体饮料,权威的科研背书和产品安全保障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一株具有分泌5-羟色胺功能的发酵粘液乳杆菌菌株A21196及其应用(专利号:ZL 2022 1 1687648.1)
*本品非药品,此宣传仅表明本品添加了含此专利的原材料,并非功效宣称,请理性阅读。
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一种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旨在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近年来,FMT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FMT能够显著改变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研究发现,治疗后双歧杆菌和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增加,细菌多样性也有所提高[1]。这些变化就像是为肠道引入了新的“好朋友”,帮助维持健康的生态平衡。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FMT可能缓解自闭症儿童的胃肠道症状(如便秘、腹泻)以及核心行为问题(如语言障碍、社交困难)。
目前,FMT已经形成专家共识并已被全国多地有关部门纳入医保收费目录,可见其得到业界充分认可。也意味着,肠菌移植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管理更加规范。
依托独有的长寿大数据和长寿菌群库,基于FMT技术和AI技术,爱生生命也开发了高端个性化定制产品——长寿人源菌群移植(Longevity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LMT)。通过智能化配对实现供-受体精准配型,精准补充 功能确定的百岁老人长寿源菌株,促进具长寿特征的“年轻化菌群内核”形成,让用户获得与长寿地区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更接近、功能更优越的菌群生态结构,从而促进健康长寿。
在世界自闭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关注自闭症群体,从更多的角度给予自闭症群体更多理解与支持。科学探索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每一步扎实的研究都可能为改善自闭症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新的可能。未来,爱生生命继续深耕长寿科技领域,通过开创更多的长寿创新成果,为该群体提供制定化的支持与帮助,以长寿科技点亮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