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爱生生命关于人类长寿表征重要科研成果首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时间:2023-04-07
来源:爱生生命
分享:
喜讯

4月6日,爱生生命科学家团队领衔,联合广西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广西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单位,在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自然·衰老》《Nature Aging》在线发表了关于百岁老人的长寿表征研究成果,论文题为“Longevity of centenarians is reflected by the gut microbiome with youth-associated signatures”(百岁老人之长寿表征为年轻化的肠道菌群)。

此次在Nature Aging刊登的研究成果是爱生生命在长寿科技研究中的部分成果展示。这是爱生生命首次,也是广西自治区内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自然·衰老》发表科研成果,是一次重大突破。

长寿人群显示出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老化模式

以爱生生命王帅博士、罗卫飞博士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历时长达4年通过对来自中国广西的1575人(年龄分布在20-117岁,其中包括297名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进行队列和纵向研究发现长寿人群具有独特的肠型和衰老模式;与普通老人相比,百岁人群具有与年轻人更相似的肠道菌群结构和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具有潜在益生和抗炎作用的拟杆菌在百岁人群显著富集;长寿人群上述特征在衰老过程中均得以维持,推测与长寿人群的健康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老化模式与健康状况有关。在这方面,避免了各种慢性疾病的百岁老人是健康长寿的优秀典范,研究百岁老人肠道微生物群的衰老模式可能会更好地理解长寿的机制。爱生生命科学家团队秉承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科学态度,于2019年1月正式开展“长寿老人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基于“广西特有、中国稀缺、世界罕见”的自然型长寿资源,通过开展科学的研究发掘长寿人群的健康长寿奥秘。

审稿人之一的爱尔兰科克大学Paul O'Toole教授表示:“作者探索了百岁老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并将其与中国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大队列比较。鉴于该研究聚焦与一个完全不同的地区队列,它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和健康老龄化相关的微生物组变化的通用模型,这使得这项研究变得有意义重要” Paul O'Toole教授同时也是Nature的编审,是国际著名的生物领域研究学者,主要研究项目涵盖人类消化道细菌的功能基因组学、衰老中的肠道微生物组、结直肠癌和IBS等方向。

《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是科学界公认的全球三大顶级学术期刊之一。为进一步引领衰老科学的重大议题,2021年1月《自然》杂志新开辟了《自然·衰老》子刊,主要发表从衰老生物学机制到衰老对社会影响的多学科研究成果。爱生生命关于长寿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成果成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表明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国外研究学者的肯定,体现了爱生生命在长寿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已跻身国际前沿行列,为长寿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展示了可落地的产业应用场景,推动了长寿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Andrew J. Scott联合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Martin Ellison和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David A. Sinclair合作发表在Nature Aging杂志上的综述文章《针对老龄化的经济价值》上提出了“延缓衰老使预期寿命延长1年可带来38万亿美元的经济收益”的观点,直观指出以提高人类健康寿命为目的的长寿科学研究所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也为长寿科技的产业化提供了极具社会价值的指导意义。


爱生生命团队于2018年成立以来,现已拥有 6 名博士、30 多名硕士,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完成采集1万多人的长寿人群样本和超10万例数据转化的科学基础建设,并建成集研发、运营、生产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的长寿数据库和长寿菌群双产业平台,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目前正全力以赴开发干预疾病、改善健康、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微生态产品和医疗健康大数据模型及AI技术,董事长陈晓东表示,爱生生命将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进行成果转化,为人类有效提高健康周期和生命周期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为千百年来所企盼的“长寿梦想”贡献科技力量!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3-0038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