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爱生生命副总裁邝山携团队前往四川达州市通川区医药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考察四川长寿科技产学研中心项目一期建设情况,并向四川达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汇报项目建设进度。有关部门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对智慧长寿工厂建设、生产研发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双方围绕现阶段加速推进项目落地进行了探讨与分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图|工厂外观
四川长寿科技产学研中心于2023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4000㎡,包括四川爱生长寿科技研究中心、四川爱生智慧长寿工厂、四川爱生营销中心三大板块。该项目基于爱生生命现有长寿科研产业化体系,将针对川渝地区长寿资源(尤其是百岁人群及其生活环境)进行系统的发掘,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或特别功能的长寿微生态产品,并围绕科研转化、产业孵化、工艺创新、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创新举措,为川渝地区长寿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
图|考察组实地考察
四川爱生智慧长寿工厂一期建设占地面积2200㎡,配备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与专业的工厂管理、技术及生产管理人才,以高标准(洁净车间、严格的温湿度和环境控制)进行规划和建设,预计2024年6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150亿元级规模的自主产业链,长寿人源功能菌年产量可达240万盒,力争打造10-20亿元级单品爆款3-4个,提高中国菌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二期扩建规划中,预计扩产后长寿源菌粉生产线产能可达8吨/年,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产能可达1亿袋/年。
同时建设的四川爱生营销中心,立足川渝,辐射全国,将川渝地区特色长寿源产品进行多维度营销宣传、合作推广,同时赋能地方食品、药品、医疗、保健、养老、旅游等相关产业,带动长寿源产业快速发展。
图|工厂外观
据了解,四川通川区近90万人口,工业产值近400亿,是达州市的主要工业区。四川达州市是川渝鄂陕的重要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川渝地区重油重辣的饮食结构带来“胃口好,肠胃不好”的民生痛点,而爱生生命自主研发的肠道微生态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民众健康方面的需求,其在达州投资建设具有颠覆性技术和创新实力的长寿科技产学研中心,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专业人才聚拢,推动川渝地区长寿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加速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建设落地,为川渝地区长寿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快推进长寿科技产业项目的落地,对推动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与未来长寿产业的形成具有战略意义。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产业作为推进健康中国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加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加强大健康服务创新,加强大健康产品和服务技术基础研究,强化大健康产品和服务技术循证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探索并建立“临床一科研一企业融合”、“三产融合”等成果转化应用模式。爱生生命依托地区长寿资源优势,紧跟政策导向,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市场需求,实现长寿产业项目的精准落地,并积极探索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四川爱生达州项目以推动长寿科技地方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不仅承担着长寿科研成果转化的重任,更是爱生生命通过长寿科技赋能四川地区健康产业升级的重要见证。
爱生生命是专注长寿科技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18年起,爱生生命已开展超10万例长寿及其队列人群数据采集研究,建成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长寿资源数据库和长寿核心菌株库,分离筛选出数万株长寿人源功能菌株。2023年8月,爱生生命经政府认定为全国首个省部级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其科研成果论文《百岁老人之长寿表征为年轻化的肠道菌群》在国际著名科技期刊《Nature Aging》发表,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对推动长寿科技产业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目前,爱生生命已成功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集研发、转化、生产、销售、云平台管理于一体的长寿生态闭环系统,拥有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市场化自主研发产品及服务,研究、开发延长人类健康年限和预期寿命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用科技力量为世界长寿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