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爱生生命顺利召开

时间:2024-03-24
来源:爱生生命
分享:

3月24日下午,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爱生生命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卫飞博士(爱生生命)、王青艳研究员(广西科学院)、刘小玲教授(广西大学)、李全阳教授(广西大学)出席会议。王帅教授(兰州大学)、金花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郭方研究员(浙江大学)、夏阳教授(中南大学)、彭颖教授(郑州大学)、彭涛教授(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在线上出席了本次会议。实验室固定成员蒋承建教授、王坚毅教授、王成华教授、王勉副教授、余炼博士等参与此次会议及揭牌仪式。


图|实验室揭牌仪式


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卫飞博士作开场致辞,首先介绍了出席会议的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实验室成员,并在会上汇报2023年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研究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他表示在2023年8月实验室获得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认定,成为全国首个省部级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时希望各位专家结合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和标准献言献策,帮助重点实验室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果。


图|会议现场


与会委员结合2023年的工作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研究方向、开放课题设置及申报等工作进行讨论,提出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充分地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工作上取得的进展,表示仅短短一年时间内,在罗卫飞博士的带领和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重大成果,爱生生命在长寿科技领域上有着非常好的研究思路,过去一年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会议现场



王青艳研究员、刘小玲教授、彭涛教授、李全阳教授对实验室的定位和长寿科技产业化模式表示认可,并就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会上指出,希望实验室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和自身特色,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推进特色资源挖掘。在开放课题的设置方面,要本着“创新、求实、开放、交流”的原则,服务同行、行业、社会;在符合实验室研究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跨省、跨专业、跨实验室,并鼓励交叉学科研究。

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做好整体架构,加快做好顶层设计;二是高水平平台的构建,加快推进产业化形成规模;三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好平台资源,提高科技技术,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四是加强科技合作。最后,罗卫飞博士对委员专家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总结和说明,表示各位委员为重点实验室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极强的建议,下一步将仔细梳理、认真研讨,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会上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建议,实验室成员各抒己见献良策,纷纷表示要凝聚共识,凝练研究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打造重点实验室的特色,为人类长寿健康事业做贡献。

会后,在委员及实验室成员的见证下,罗卫飞博士、刘小玲教授、王青艳研究员为重点实验室揭牌,并带领委员参观重点实验室。



图|参观重点实验室



图|参观重点实验室


据悉,组建广西首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基础性、开放式、科技研发及转化的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其主要目的是:在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解决“健康老龄化”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医学和科学的研究平台;特别是围绕肠道菌这一前沿领域,立足于广西本土的长寿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长寿数据和长寿微生态研发平台,为我国长寿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建设面向东盟的"壮美广西,长寿福地”科技转化示范基地。


2023年8月21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3年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名单,南宁市良庆区新增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既“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以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爱生生命”)为依托单位,联合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合作共建。爱生生命首席技术官、广西科学院研究员罗卫飞博士担任该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旨在解决如何通过“超大规模百岁老人生物数据”和“肠道菌群重编程”为突破口,运用先进生物技术从差异中寻找共性和特异性,挖掘有益功能菌株突破重大疾病诊疗干预技术瓶颈,结合合成生物学与大数据进一步推进转化研究,最终实现疾病预测预防、早筛早诊与个性化诊疗,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治,有效提高和延长人们的健康周期和生命周期。实验室将长期致力于肠道菌群与健康长寿的重要的科学前沿开展高水准的研究,基础研究和产品转化并重,开发基于长寿人群肠道菌群的长寿科技产品为长寿抗衰科技的研究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联合互联网医学,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全国长寿大健康养老产业的整体提升。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省部级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认定标志着爱生生命正式成为广西长寿科技研究和转化的重要基地,为广西长寿产业进一步全面提升提供关键技术和可持续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