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生生命科学家团队联合国内多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在世界著名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论文题为“The Gut Mycobiome Signatures in Long-lived Populations(长寿老人的肠道真菌生物群特征)”。通过研究中国广西251名参与者(24-108岁,包括47名百岁老人)的肠道真菌组队列数据,首次系统地分析了肠道真菌群在长寿人群中的特征。
人类的胃肠道拥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真核生物,所有这些都在宿主的健康和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肠道真菌群占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不到0.1%,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肠道平衡和疾病发展有关,如肝胆疾病、炎症性肠病(IBD)、结肠直肠癌和侵袭性感染等。此外,条件性真菌病原体在肠道中的定植和增殖可触发宿主的免疫反应紊乱,从而影响疾病的进展。
长寿的个体,如百岁老人(>100岁)和90岁老人(90-100岁),他们成功地应对了衰老的挑战,避开了各种慢性疾病,是研究衰老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关系的一个极好的模型。目前为止,长寿个体作为研究衰老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作用的模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便有包括爱生生命于2023年4月6日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Nature Aging》上的长寿科研成果——“百岁老人之长寿表征为年轻化的肠道菌群”,首次揭示了百岁人群具有独特的肠型和衰老模式,以及更高的菌群多样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健康密切相关。此外,麻省理工学院、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也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发现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中存在一些特有的菌群能够维系肠道菌群稳态。
长寿人群显示出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老化模式
然而,肠道中的真菌群在长寿人群中的作用几乎未被探索。事实上,肠道真菌群落在出生前就聚集了,婴儿的肠道菌群最初以酵母菌和马母菌为主,随后在5个月大时逐渐下降到无法检测到的水平。在儿童早期之后,肠道真菌群继续进化并成熟为一个类似成人的真菌群落,其特征是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多样性和优势显著增加。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肠道真菌群在长寿人群中研究的空白,而且揭示了肠道真菌群与长寿之间的独特关联,长寿人群拥有独特的真菌群特征。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大规模地分析了长寿人群的肠道真菌群,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肠道微生物群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开发针对有长寿需求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广西长寿科技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科研机构、三甲医院联合爱生生命共同开展,爱生生命为该研究唯一企业作者单位。作为国内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爱生生命致力于用科技力量将长寿变得“可参考、可复制”,研究、开发提升人类健康年限和预期寿命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全球长寿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近年来,爱生生命连续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长寿科技研究成果,表明其学术水平、研究方法和结论均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国外研究学者的肯定,为长寿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基于对长寿人群及长寿大数据的理论基础,爱生生命通过产研转化打造了多种类、个性化的长寿科技产品与服务,始终将创新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动力,持续与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深入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推动长寿科技产品与服务不断迭代升级,敢于求变、担当实干,以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我国未来长寿产业创新发展的自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