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3日,由广西医学会主办,广西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北海市人民医院协办的“广西医学会肿瘤学2024年学术年会暨广西肿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于2024年11月1-3日在北海市成功举办,爱生生命董事长、CTO罗卫飞博士受邀参加。
本次学习班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为主题,邀请了国内知名肿瘤学、医院管理方面专家、学者,分享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政策解读、手术技能展示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组织了学术交流讨论。
图|会议现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病特病的不断重视,肿瘤治疗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从单一的手术、介入、放疗、化疗等时代,逐渐过渡到多学科合作的新模式时代。
肝癌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肝炎是肝癌的高危诱因之一,肝炎到肝癌只需3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癌具有高发病率、低生存率特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2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数据显示: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87万例,位居第6位,死亡病例数76万例,高居第3位,2022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升至全国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2位。
罗卫飞博士作题为《肠道菌群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的精彩报告。就肝癌而言,如何实现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罗卫飞博士介绍说:“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70%-80%患者确诊时已导致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如果早期发现及时,5年生存率可达到90%,因此肝癌早筛早诊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降低肝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我们通过对比较健康人群和肝癌早期患者人体的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差异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建立特异性鉴定肝癌早期和健康人群样本的随机森林模型,评估,得到肝癌早期诊断的预测模型,与目前用于肝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当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大于 400μg/L,并保持持续性升高时(且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进行肝癌的后续检测,但是,临床上约30%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不升高)相比,我们的肝癌早筛技术检测更简便,技术要求低,诊断成本低且准确率高,并且无创性更易让患者接受。爱生生命的肝癌早筛技术致力于有效提高对肝癌的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初期阶段,让用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本次会议为全区肿瘤学界医务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学术平台,推进了广西肿瘤医学事业发展,加强广西肿瘤学界同道的学术交流,促进肿瘤学科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