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生生命于2023年刊登发表在Nature Aging(自然·衰老)的长寿科研论文《百岁老人之长寿表征为年轻化的肠道菌群》,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数据显示,爱生生命科学家团队于2023年发表在国际权威衰老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先期刊之一Nature Aging(自然·衰老)上的论文“百岁老人之长寿表征为年轻化的肠道菌群”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这是爱生生命首篇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国际顶刊论文,也是首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论文分析了百岁老人具有独特的肠型和衰老模式,且肠道菌群结构和菌群多样性与年轻人相似,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为探索长寿机制、长寿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可落地的产业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反映了爱生生命长寿科研创新成果的重要学术价值,在高端成果培育和国际学术影响力上均取得了的重要突破。该论文在指引学科发展、体现学术成果影响力方面,特别是关于肠道菌群对疾病、健康长寿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例如,中山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病理科研究团队2024年11月16日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上的一篇研究,题为“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support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ut microbiome and longevity(孟德尔随机分析支持肠道微生物群与长寿之间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引用了爱生生命的长寿科研论文数据及结论,再次论证了肠道微生物群和长寿之间有许多显著关联。
2024年7月25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Aging(自然·衰老)上发表题为Gut microbial features and circulating metabolomic signatures of frailty in older adults(老年人虚弱的肠道微生物特征和循环代谢特征),该研究计算了33个健康相关项目的虚弱指数(FI),以反映1821名老年人(62-96 岁,55% 为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最终确定了18种微生物种类和17种代谢物随着衰弱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爱生生命的长寿科研论文同样是该研究的被引论文之一,为该研究论文提供了可靠的论据支持。
2024年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上发表题为Divergent age-associated and metabolism-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modul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不同年龄相关和代谢相关肠道微生物特征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该研究在一个由10207名40-93岁个体组成的发现队列中,使用21个代谢参数和55种年龄特异的微生物物种来捕捉生物年龄,发现较年轻的肠道微生物年龄(MA)似乎可以抵消代谢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与爱生生命发现的“百岁老人其健康长寿或得益于年轻化的肠道菌群”结论有相近之处,更是一种细化延展。可见作为该研究的被引论文之一,爱生生命的长寿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该学术研究领域的后来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近年来,爱生生命的长寿科研成果屡获国际殊荣,从基础研究到科研成果转化落到产业上,最终实现了从创造力到生产力的飞跃,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长寿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长寿科技品牌影响力。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现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ESI高被引论文是基于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论文数据进行评选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也是根据ESI统计被引频次排在相应学科前1%以内的论文,已成为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