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ASD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体内动态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但当其失去稳态时可能会通过改变神经递质、代谢物、免疫系统、HPA轴和肠道通透性等影响ASD的发生发展。益生菌及肠道菌群干预措施对于治疗ASD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图|网络
在新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全球多个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揭示了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失调与日后自闭症、多动症(ADHD)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关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4月11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fant microbes and metabolites point to childhoo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这项开创性的前瞻性研究着重考察了新生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其与其他多种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似乎与未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多动症、交流障碍和智力障碍)有关的生物标志物。
图|网络
图|网络
论文第一作者、佛罗里达大学Triplett团队助理科学家Angelica Ahrens解释道:“粪球菌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似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们与粪便中一些关键物质如维生素B和神经递质前体分子密切相关,这些物质在大脑信号传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我们在后期被诊断为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体内观察到了这些有益菌群的减少。
关于自闭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全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交沟通障碍、狭隘的兴趣、重复刻板行为。
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紊乱的症状
营养吸收障碍: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自闭症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问题。
行为问题: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关。例如,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儿童情绪波动加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免疫系统的异常:自闭症儿童的免疫系统常常出现异常反应,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食物或微生物产生过度反应。当肠道受到不良刺激时,有益菌群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抗生素使用:自闭症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来对抗感染。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饮食问题: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饮食偏好或消化问题,如挑食、厌食、食物不耐受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生活压力等也可能对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导致菌群紊乱。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可适当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药物,以及肠道菌群移植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帮助恢复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缓解肠道菌群紊乱的症状。
饮食调整:家长应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饮食,尽量保证营养均衡。同时,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此外,对于存在食物不耐受或过敏的儿童,应避免摄入相关食物。
生活习惯改善:鼓励自闭症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心理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通过将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群系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以调整和恢复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新型医疗技术。随着FMT的临床应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多种抗生素和常规药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自闭症等,FMT均可作为安全的治疗方案且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被誉为“微生态医学的里程碑”。
图|网络
参考资料:
Angelica P. Ahrens et al. Infant microbes and metabolites point to
childhoo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2.035.